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2 04:00:44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创作《史记》的背景。

- 理解“发愤”一词的含义,体会司马迁在逆境中坚持写作的精神。

-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司马迁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 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积极进取、勇于追求理想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司马迁“发愤”的原因及他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史记》。

- 难点:体会司马迁在逆境中的精神力量,感悟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课文录音或视频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司马迁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吗?他用一生的时间写成了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这部书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是谁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出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帮助学生正音。

3.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学习司马迁的出身与志向

- 介绍司马迁的家庭背景,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立志成为史官。

- 引导学生体会他对历史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习遭受宫刑后的内心挣扎

- 讲述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被汉武帝处以宫刑的遭遇。

-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司马迁的心理状态,感受他的痛苦与绝望。

3. 学习第三段:发愤写作的决心

- 重点讲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

- 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为何选择继续写作?他的信念来自哪里?

4. 学习第四段:《史记》的完成与影响

- 介绍《史记》的内容和意义,说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强调司马迁的坚持与毅力对后世的激励作用。

(四)合作探究(10分钟)

小组讨论:

-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

- 如果你是司马迁,你会怎么做?

- 从司马迁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司马迁虽然遭遇了极大的不幸,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以坚定的意志完成了《史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司马迁》。

2. 收集有关“坚持”或“奋斗”的名人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 ↓

出身志向 → 遭遇打击 → 发愤写作 → 完成巨著

坚持毅力志向奉献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今后可结合更多课外资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