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勾践灭吴》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历史散文,讲述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成功复仇灭吴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勾践的坚韧与智慧,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谋略与人性。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今与吴战,不亦过乎?”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四封之内,无不亲其上者。于是,使大夫种献玉帛于吴,请成于吴。吴王夫差许之。
越王既归,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起皆尝之;饮食不取肥美,衣不重彩,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重味,衣不重采,与百姓同甘共苦。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后可以伐吴。
吴既败于夫椒,又败于笠泽,遂以兵围会稽。越王乃使其子王子友为质于吴,而请成于吴。吴王夫差弗许。越王乃大怒,使人告于吴曰:“吾知吾国之将亡矣,然吾不能忍此耻,愿一战。”吴王弗听。越王遂发兵,攻吴,大败之。
吴王夫差惧,乃请成于越。越王弗许。吴王乃自杀,越王遂灭吴。
翻译: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于是向全军发布命令说:“我原本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够,现在与吴国开战,是不是太过分了?”于是他安葬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士兵,照顾生病的人,对有忧愁的人表示同情,对有喜事的人表示祝贺,送走客人,迎接来客,称赞好人,体恤无能之人。四境之内,没有不亲近他的臣民。于是,他派大夫文种向吴国进献玉器和丝绸,请求与吴国讲和。吴王夫差答应了。
越王回到国内后,便亲自忍受艰苦的生活,把苦胆挂在座位旁边,无论坐着还是站起来,都要尝一下苦胆;饮食不追求肥美,衣服不穿华丽,亲自耕种田地,夫人自己纺织。吃饭不讲究味道,穿衣不追求色彩,与百姓同甘共苦。经过十年的积蓄和发展,十年的训练和准备,才具备了讨伐吴国的实力。
吴国在夫椒之战中失败,又在笠泽之战中再次失败,于是出兵包围了会稽。越王于是让儿子王子友作为人质送给吴国,请求讲和。吴王夫差没有答应。越王非常愤怒,派人告诉吴国说:“我知道我的国家快要灭亡了,但我无法忍受这种耻辱,愿意一战。”吴王没有答应。于是越王出兵攻打吴国,大败吴军。
吴王夫差害怕了,于是向越国请求讲和。越王没有答应。吴王于是自杀了,越王最终灭掉了吴国。
总结:
《勾践灭吴》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勾践从失败到复兴、最终复仇成功的全过程。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逆境中坚持,在苦难中崛起,最终实现自我救赎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