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理解题
1. 《五猖会》是鲁迅先生哪部散文集中的作品?
A. 《呐喊》
B. 《彷徨》
C. 《朝花夕拾》
D. 《野草》
答案:C
2. 文章开头提到“我”盼望看五猖会的心情如何?
A. 非常急切
B. 漫不经心
C. 兴趣不大
D. 无所谓
答案:A
3. “我”在去五猖会之前被父亲叫去背书,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A.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B. 旧式教育的压抑与束缚
C. 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D. 父亲对孩子的关心
答案:B
4. 鲁迅在文中表达了对童年美好回忆的怀念,同时也批判了什么?
A. 社会的不公
B. 家庭的冷漠
C. 旧式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D. 传统文化的落后
答案:C
5. 文中“我”的心情在背完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更加兴奋
B. 感到失落
C. 毫无变化
D. 变得更加紧张
答案:B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概括《五猖会》的主要内容。
答: 本文通过叙述“我”小时候渴望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迫背书的经历,表现出旧式家庭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2. 鲁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答: 鲁迅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例如,“我”在等待父亲叫自己时的焦急心情,以及背书时的痛苦感受,都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的心理状态,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 结合全文,分析“五猖会”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答: “五猖会”不仅是民间的一种传统活动,更象征着童年的自由与欢乐。而“我”因背书错过五猖会,象征着旧式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反映出作者对这种教育方式的不满和反思。
三、拓展思考题
1. 如果你是“我”,面对父亲的严厉要求,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提示: 可以从尊重父母、沟通理解、维护自身兴趣等角度进行思考。
2. 你认为现代教育是否还存在类似《五猖会》中所描述的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可以从应试压力、过度干预、忽视个性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
四、参考答案(教师用)
一、选择题答案:
1. C2. A3. B4. C5. B
二、简答题参考答案:
1. 本文讲述了“我”童年时期渴望参加五猖会,却因父亲逼迫背书而错失机会的故事,揭示了旧式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表达了对童年自由生活的怀念与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2. 鲁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如“我”的焦急、恐惧与无奈,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细致刻画,如“太阳已经高高挂起”“屋子里静悄悄的”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3. “五猖会”象征着童年的自由与快乐,而“我”因背书错过这一活动,象征着旧式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体现出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和对人性解放的呼唤。
三、拓展思考题建议: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