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画壁》是一篇经典之作。这篇故事通过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情节,展现了人性与欲望之间的复杂关系。
原文:
一少年游方外,至一古寺。寺中惟一僧,年可五十许。僧引客入,设茶供果。少顷,僧言:“吾有小室,藏画甚多,君欲观乎?”客欣然从之。入室,见四壁皆绘美人图,或坐或立,姿态各异。客叹曰:“此画工之妙,世间罕见也。”僧笑曰:“君若喜爱,可随意取一幅归。”客谢而取其一,携归。
数日后,客忽感心神恍惚,似有所失。夜梦中,见所取画中美人自壁间走出,与己共语。自此,客每夜必梦与美人相会,渐至废寝忘食。家人疑之,问其故。客具以实告。家人劝其毁画,客不听。一日,客病笃,临终前嘱家人:“吾死后,勿毁吾画,留以慰我魂。”
翻译:
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在外游历,偶然来到一座古老的寺庙。寺庙里只有一位僧人,大约五十岁左右。僧人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端上茶水和水果招待。过了一会儿,僧人说道:“我有一间小屋,里面收藏了许多绘画作品,您愿意去看看吗?”书生高兴地答应了。进入房间后,书生发现四面墙壁上都画满了各种形态的美女画像。书生不禁赞叹道:“这些画作技艺高超,世间难寻啊。”僧人笑着回答:“如果您喜欢的话,可以任意挑选一幅带走。”书生感谢之后选了一幅,带回家中。
几天之后,书生突然感到精神恍惚,好像丢失了什么。夜晚做梦时,他梦见那幅画中的美女竟然从墙上走下来,与自己交谈。从此以后,书生每天晚上都会梦见与这位美人相会,以至于渐渐忽略了饮食和睡眠。家里人察觉到他的异常,询问原因。书生如实相告。家人劝他将画烧毁,但书生不肯。后来有一天,书生病重,临终前叮嘱家人:“我死后,不要毁掉我的画,留下它来安慰我的灵魂吧。”
赏析:
《画壁》通过对书生因迷恋画中美人而逐渐丧失正常生活的描写,揭示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过度追求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故事中,书生因为对画中美人的痴迷而陷入虚幻的世界,最终导致身体垮塌。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艺术审美的一种态度,同时也警示人们应当理性对待生活中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平衡。此外,《画壁》还蕴含着佛教思想,强调因果报应,提醒世人要珍惜眼前的一切,避免沉溺于无谓的幻想之中。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情节紧凑,给人以深刻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