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晏子使楚》课文原文】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是个能言善辩的人,便想借机羞辱他,以显示楚国的威严。
晏子来到楚国,刚一进城,楚王就让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小门,不让晏子从正门进去。晏子见状,笑着说:“我听说狗国才有狗门,我今天是来访问贵国的,应该走正门才对。”楚王听后,只好让晏子从正门进城。
进入宫殿后,楚王设宴款待晏子。酒过三巡,楚王问晏子:“齐国是不是没有人了?怎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街上的人多得连袖子都能遮住太阳,人们挥汗如雨,脚步相连,怎么能说没人呢?”接着他又说:“大王您这么说,难道是觉得齐国没有人才吗?还是因为您自己没看到?”
楚王听了,无言以对,只好尴尬地笑了笑。
后来,楚王又想试探晏子。他故意让侍从押着一个偷东西的人从大厅经过,然后对晏子说:“这个人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晏子站起身来,恭敬地说:“我听说,橘子长在淮南是甜的,在淮北就变成苦的,这可能是水土不同造成的吧。这个人来到楚国,可能是因为楚国的风气让他变得偷盗了吧。”
楚王听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终于意识到自己无法再为难晏子了。
从此以后,楚王对晏子心生敬意,不再轻视他。晏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机敏,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捍卫了齐国的声誉。
注: 本文为根据《晏子使楚》故事内容改编的原创文章,保留了原故事的核心情节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贴近古代文风,适合用于语文教学或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