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六字以上成语】出处释义近义】“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这句话原本是描述项羽的谋士范增对刘邦的警惕,认为项庄在宴会上舞剑,表面上是助兴,实则暗藏杀机,目的是要刺杀刘邦。
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如下:
>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范增多次示意项羽除掉刘邦,但项羽没有反应。于是范增让项庄去敬酒,并借舞剑的机会刺杀刘邦。这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
释义: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比喻表面做一件事,实际上另有目的,暗中图谋别人。常用来形容人做事有隐藏的动机,表面上看起来是友好或合作,实际上却怀有敌意或企图。
近义词:
1.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 另有企图:指行为背后有隐藏的动机。
3. 心怀鬼胎:形容内心有不可告人的想法。
4. 暗藏杀机:表面平静,实则充满危险。
5. 别有用心:指做事另有目的,不是出于好意。
延伸理解:
这个成语不仅用于历史情境,在现代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表面客气、实则另有打算的人。例如在商业谈判、人际交往中,有人可能假装合作,实则想占便宜,这时就可以用“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来形容其行为。
结语: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时,不能只看表面,更要留意背后的意图。学会识破“项庄舞剑”的行为,有助于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和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