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原文注音】《芣苢》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古老诗歌,内容简洁而富有节奏感,描绘了古代妇女在田野间采摘芣苢(一种野菜)的劳动场景。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先民们朴素的生活情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音:
采采(cǎi cǎi):形容众多、茂盛的样子。
芣苢(fú yǐ):一种植物,即车前草,可食用。
薄言(bó yán):古人常用语,意为“我将要”或“我打算”。
掇(duō):拾取。
捋(luō):用手握着东西从上往下抹。
袺(jié):用衣襟兜着。
襭(xié):把衣襟别在腰带上,用来装东西。
赏析:
《芣苢》虽短,却通过重复的句式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妇女们集体劳作的情景。每一段都以“采采芣苢”开头,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仿佛能听到她们轻快的脚步声和欢笑声。这种反复吟唱的形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亲近。
诗中所提到的“芣苢”,不仅是食物来源,更象征着人与土地之间的深厚联系。通过采集这一日常行为,诗人传达出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之情。
结语:
《芣苢》作为《诗经》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它不仅是一首劳动赞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让人感受到古代先民的智慧与生活情趣。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重读这首诗,或许能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