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三(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2. 学习文中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友情的珍贵,学会与人相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讲到的故事吗?小松鼠和小熊因为一只纸船和一只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后来他们又因为一点小事闹了别扭,最后是怎么和好的呢?
学生:他们通过纸船和风筝重新联系上了!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回顾和深入学习的内容。让我们再走进这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8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提问:
- 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
- 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三、重点分析(15分钟)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关键段落进行讲解,如:
“小松鼠把纸船放进了小溪,纸船载着祝福漂到了小熊家。”
“小熊看到风筝飞过天空,心里暖暖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 纸船和风筝在故事中象征着什么?
- 这些物品如何帮助小松鼠和小熊重新建立联系?
- 如果你是小松鼠或小熊,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补充。
四、情感体验(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小松鼠或小熊,感受他们的心情变化。
教师提问:
- 当你收到朋友送来的纸船或风筝时,心情会怎样?
-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因为误会而和朋友闹过别扭?是怎么解决的?
学生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经历,课堂气氛活跃。
五、拓展延伸(7分钟)
教师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同学们以“我心中的友谊”为主题,写一段话,可以是给朋友的一封信,也可以是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学生认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友情的重要性,并布置作业:
- 复习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写一篇短文,讲述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情感体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意义,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将继续探索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