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七(含答案)】在高考语文的复习过程中,诗歌鉴赏是考查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尤其在二轮复习阶段,考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本专题围绕“诗歌鉴赏”展开,旨在帮助考生系统梳理相关知识点,强化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一、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
诗歌鉴赏不仅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诗的内容,还要能够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艺术特色。常见的考查点包括:
- 意象与意境:诗歌中的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构成特定的情境氛围。
- 情感主旨:诗人通过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
- 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景抒情等。
- 语言风格:清新、沉郁、豪放、婉约等不同风格的体现。
- 思想内涵:反映的社会现实、人生哲理或历史背景等。
二、常见题型与解题思路
1. 理解诗意类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或者概括全诗的内容。
解题思路:
- 抓住关键词句,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
- 注意诗中出现的典型意象和情感基调。
- 适当联系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分析艺术手法类题目
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识别与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 明确题目所问的是哪种手法(如修辞、结构、描写方式等)。
- 找出具体诗句作为依据。
- 结合诗歌内容说明该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3. 情感主旨类题目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判断诗歌表达的情感,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解题思路:
- 从诗句中提取情感关键词。
- 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等进行合理推测。
- 注意诗歌的整体情绪走向。
4. 比较鉴赏类题目
此类题目往往给出两首或多首诗歌,要求进行比较分析。
解题思路:
- 先分别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 对比它们的题材、主题、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
- 总结异同,提炼共同点或差异所在。
三、答题技巧与规范
1. 审题准确:明确题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2. 分点作答: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便于阅卷老师快速抓取要点。
3. 语言规范:使用书面语,避免口语化表达。
4. 引用诗句:适当引用原文,增强说服力。
5. 结合背景:若涉及历史或作者信息,可简要提及以丰富答案内容。
四、真题演练(附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春望》
> 杜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面对国家破碎、战乱频繁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家人离散的深切思念。诗中“国破”“烽火”“家书”等词语体现了战乱带来的沉重打击,而“白头搔更短”则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2. 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和移情的修辞手法。将“花”“鸟”赋予人的情感,使自然景物也带上了诗人的情绪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突出了诗人因时局动荡而产生的悲痛心情。
五、总结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考验他们的思维深度与表达能力。在二轮复习中,建议考生多做真题训练,熟悉各类题型,同时注重积累常见意象与常用手法,逐步形成自己的答题体系。只有不断练习、反复思考,才能在考场上从容应对,取得理想成绩。
---
温馨提示: 本专题内容为原创整理,适用于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如需进一步拓展,可结合历年真题与名家作品进行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