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氨基苷类与多粘菌素类抗生素(new)】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是应对细菌感染的重要武器。其中,氨基苷类和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因其独特的抗菌机制和特定的适应症,在某些严重感染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章将对这两类抗生素的基本特性、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要介绍。
一、氨基苷类抗生素
氨基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含有氨基环醇结构的抗生素,主要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属于杀菌剂。
1. 作用机制
氨基苷类抗生素能够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mRNA的识别和读码过程,导致错误的氨基酸被掺入到新生肽链中,最终引起蛋白质合成障碍,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甚至杀灭细菌。
2. 抗菌谱
氨基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活性,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较弱,通常不作为首选药物。
3. 临床应用
由于其良好的组织渗透性和对某些耐药菌株的有效性,氨基苷类常用于治疗严重的泌尿道感染、败血症、呼吸道感染以及某些混合感染。例如,庆大霉素常用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和腹腔感染。
4. 不良反应
氨基苷类药物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可能引起听力损伤或肾功能损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听力及肾功能,并避免与其他耳毒性药物联用。
二、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由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也称作黏菌素)组成的多肽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1. 作用机制
多粘菌素类药物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内容物外漏,从而导致细菌死亡。它们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高度选择性,尤其是对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2. 抗菌谱
该类药物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KPC)的耐药菌株有效。但由于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几乎无作用,因此不适用于混合感染或单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3. 临床应用
多粘菌素类常用于治疗重症感染,尤其是在其他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如医院获得性肺炎、败血症、烧伤创面感染等。此外,它也常用于局部治疗,如眼、耳、鼻部感染。
4. 不良反应
多粘菌素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且可能引起神经毒性,表现为感觉异常或肌肉无力。因此,使用时需注意剂量控制和疗程管理。
三、总结
氨基苷类与多粘菌素类抗生素虽然在抗菌机制和应用范围上有所不同,但都属于重要的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感染类型、病原菌种类及患者个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与疗效。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上升,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如何优化抗生素使用策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仍是医学界持续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