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辛弃疾(《清平乐及middot及独宿博山王氏庵》)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辛弃疾(《清平乐及middot及独宿博山王氏庵》),求解答求解答,第三遍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6 18:52:27

辛弃疾(《清平乐及middot及独宿博山王氏庵》)】在南宋词坛上,辛弃疾是一位极具个性与才华的词人。他的作品不仅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更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理想的执着。《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便是他众多词作中的一篇佳作,虽不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那般气势磅礴,却也透露出一种孤寂与思索的深情。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晚年,当时他已退隐山林,远离朝堂纷争。然而,内心的忧国之情并未随岁月淡去。他在博山一带暂居,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住在王氏的庵堂之中,思绪万千,遂有此作。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开篇便描绘出一个荒凉而冷清的环境:屋内老鼠饥饿地绕着床走动,蝙蝠在灯下飞舞,一片萧瑟之景。这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更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他曾是沙场上的英雄,如今却只能在这偏僻之地独处,心中难免生出几分感慨。

“童子近来都长了,使我旧时薄劣。”这里的“童子”可能指身边的小仆或晚辈,他们逐渐长大,不再如从前那般听话,使得词人感到自己年老体衰,昔日的威严与影响力也在慢慢消退。这种失落感,正是词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最后两句则将情绪推向高潮。尽管心中满是忧愁,但这些心事却无人倾听,只有台阶上的雨声,一直滴到天明。这种无声的陪伴,更显出词人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刻意的抒情渲染,而是以一种平实而深沉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对家国的复杂情感。辛弃疾虽身处山林,但他的心从未真正离开过天下苍生。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虽然篇幅不长,却足以见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那个时代士人心态的缩影。读罢此词,仿佛能听到一位老者在深夜里低声叹息,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