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原文及赏析】“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是一首描写中秋夜景的古诗,虽未明确署名作者,但其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极具古典诗词之美。全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时光与自然的感悟。
原文: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无名氏)
银蟾照影落禅扉,
万籁无声夜自微。
欲问人间何所寄,
一灯明灭伴斜晖。
译文:
明亮的月亮映照在寺庙的门扉上,
万物寂静,夜晚显得格外幽深。
想要询问人世间的寄托何处,
只有一盏灯火在夕阳余晖中明明灭灭。
赏析: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却意境悠远,情感细腻。全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银蟾照影落禅扉”,以“银蟾”代指明月,形象地勾勒出月光洒落在寺庙门前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冷、空灵的氛围。“禅扉”二字点明地点为寺庙,暗示诗人可能是一位修行者或对佛理有所体悟之人,也增添了一种超然脱俗的情调。
次句“万籁无声夜自微”,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没有风声鸟鸣,只有月光与寂静相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片安宁之中。这里的“夜自微”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沉思。
第三句“欲问人间何所寄”,是整首诗的情感转折点。诗人试图寻找人生的意义,追问自己在尘世中的归宿。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渴望。
最后一句“一灯明灭伴斜晖”,以“一灯”象征希望与坚持,在黄昏与夜晚交替之际,那微弱的灯光仿佛是诗人内心的一丝慰藉。它既是对现实的写照,也是对精神世界的寄托。
总结: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中秋之夜的静美与诗人内心的哲思。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是一首富有禅意与哲理的小诗。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作品更能引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反思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