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小说专题训练--儿童视角(含答案)】在高考语文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常常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来展现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与主题思想。其中,“儿童视角”作为一类特殊的叙事方式,因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浓度,成为近年来高考命题中的高频考点之一。
所谓“儿童视角”,是指小说中以一个孩子的目光去观察世界、理解事件,这种视角往往带有天真、单纯、感性甚至略带误解的特点。它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情感感染力,还能通过对成人世界的反差描写,引发读者对社会、人性、成长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一、儿童视角的特点
1. 语言质朴自然
儿童的语言通常简单直接,少用复杂句式和抽象词汇,更贴近生活实际。例如:“我看到妈妈哭了,她的眼泪像小溪一样流下来。”
2. 认知有限但情感丰富
儿童对世界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但他们的情感却非常真实、强烈。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大人之间的矛盾,但却能敏锐地感受到情绪的变化。
3. 主观性强,带有个人色彩
儿童的视角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受,他们对事物的评价更多基于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而非客观事实。
4. 具有象征意义
儿童视角常被用来象征纯真、希望、未被世俗污染的心灵,也常用于批判成人世界的冷漠或虚伪。
二、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1. 分析儿童视角的作用
题目示例:
文中为什么选择用“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
-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增强真实感和代入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 从主题表达的角度分析:通过儿童的天真眼光反映成人世界的复杂与荒诞。
- 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分析: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心理变化。
2. 探讨儿童视角下的情节发展
题目示例:
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我”对某件事的看法如何影响了故事的发展。
答题思路:
- 找出关键事件,说明“我”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 分析“我”的看法如何影响了其他人物的行为或态度。
- 总结这种视角对整体情节推进的作用。
3. 理解儿童视角背后的深层含义
题目示例:
作者通过“我”的眼睛看到了什么?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题思路:
- 梳理“我”所看到的具体内容。
- 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些内容背后的社会背景或人性问题。
- 指出这种视角如何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主题。
三、典型例题与参考答案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 我记得那天晚上,爸爸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手里拿着一张纸,脸上的表情很奇怪。妈妈在厨房里哭,声音很小,但我听得很清楚。我想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可我又不敢开口。我只是一直看着他们,心里很难受。
问题:
这段文字运用了儿童视角,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这段文字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家庭内部的紧张氛围。由于“我”是孩子,对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并不完全理解,只能通过他们的行为和情绪来感知事态的严重性。这种视角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情感冲击力,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家庭关系中隐藏的冲突与无奈。同时,孩子的无助与困惑也反映出成人世界中许多问题的复杂性。
四、总结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法,在高考小说阅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还能引导读者从新的角度理解人物与主题。掌握这一视角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有助于在考试中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附:练习题推荐
1. 阅读《城南旧事》片段,分析其中的儿童视角及其作用。
2. 《小王子》中“我”的视角是否属于儿童视角?为什么?
3. 请结合一篇自己熟悉的短篇小说,分析其是否使用了儿童视角,并说明理由。
如需更多相关练习题或解析,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