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修成都府府学记原文和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修成都府府学记原文和翻译,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05:16:21

一、原文:

盖闻圣人之道,以教化为本。自古以来,士之兴也,必有学;学之立也,必有师。蜀地虽僻,然其人文蔚起,代不乏贤。成都府者,巴蜀之都会也,风土淳厚,人物俊杰。然旧学之制,日久废弛,礼乐之风渐衰,士子之志亦怠。

余尝览《周礼》,知昔时太学之设,所以养士而明道。今成都府学,虽名存实亡,然其地犹在,其志未泯。故余与诸公议,欲重修府学,以继前人之业,以启后学之途。

于是鸠工庀材,择吉日而兴工。凡屋宇之制,皆依古制而为之;讲堂之设,务使学者有所归;藏书之阁,取经史百家之言,以资研习。又延名师,授以六艺之学,俾士子得以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

工既成,乃命文士作文以记其事。余观夫学之兴废,非徒器物之盛衰,实系人心之向背。今学复建,庶几士风可振,文脉可续,斯诚一时之盛事也。

二、翻译:

我听说圣人的道理,是以教化为根本。自古以来,士人的兴起,必定要有学校;学校的建立,必定要有老师。四川虽然地处偏僻,但其人文荟萃,历代都不乏贤才。成都府是巴蜀的中心,风俗淳朴,人才辈出。然而旧有的学校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荒废,礼仪音乐的风气渐渐衰退,学子们的志向也变得懈怠。

我曾经阅读《周礼》,了解到古代太学的设立,是为了培养人才并阐明道理。如今成都府的学校虽然名义上还存在,但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但它的地点还在,人们的志向也没有消失。因此我和各位同僚商议,打算重新修建府学,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启后学的道路。

于是召集工匠,准备材料,在选定的日子里开始施工。所有的建筑规格,都依照古代制度来建造;讲堂的设置,力求让学者有一个学习的地方;藏书楼则收藏了各种经典和百家之言,供人们研读。同时聘请优秀的老师,教授六艺之学,使学子们能够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

工程完成后,便请文人撰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看到学校兴衰,并不只是器物的盛衰,更关系到人心的向背。现在学校得以重建,或许可以振奋士人的风气,延续文化的血脉,这确实是一时的盛事。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