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它被视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中庸之道”,即在各种事物和行为中追求平衡与和谐。
原文如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现代汉语释义:
人的本性是由上天赋予的,遵循这种本性就是道,而通过修养这种道就是教育。
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可以离开的就不是真正的道。
因此,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要谨慎,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也要心存敬畏。
最隐蔽的地方最容易显现,最细微的事情最能体现,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也要小心谨慎。
《中庸》中的这些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教导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