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刘章通过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家乡小溪中那一排排不起眼的搭石,展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文章以“搭石”为线索,将平凡的生活场景升华为对人性美的礼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然而,对于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价值以及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现这些情感,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并学习用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本课生字词;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积累优美词句。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课文;
- 结合生活实际谈感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 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搭石特点及作用的相关语句,感悟乡亲们的美好品质。
难点:体会作者借搭石这一普通事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等;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搭石”的背景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乡村生活的视频短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然风光的同时引出课题《搭石》。提问:“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你觉得‘搭石’有什么特别之处?”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品味
1. 小组合作讨论: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搭石的重要性?请找出具体句子并说明理由。
2. 全班交流分享观点,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事物作为写作对象呢?
(四)拓展延伸
1. 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身边类似“搭石”的事情。
2. 观看一段志愿者服务活动视频,进一步深化主题认识。
3. 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创作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对本文的理解。
(五)总结升华
回顾全文,强调文章主旨在于赞美那些像搭石一样默默付出的人们。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做一个有爱心、负责任的好少年。
七、作业布置
1. 把今天学到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2. 收集更多关于家乡特色的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八、板书设计
搭石
重要性——稳定性、便利性
象征意义——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