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某个繁华市镇里,有一个以贩卖布匹闻名的小商人,名叫李二。李二为人机灵,善于察言观色,但心术不正,常常利用顾客的急切心理牟取暴利。他开了一家小布店,专门出售各种颜色和质地的布料。
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来到李二的店里,说要买一块上好的丝绸做寿衣。老者声音颤抖,神情焦急,显然是家中有亲人病重急需用钱。李二见状,心中暗喜,心想这是个好机会,可以狠狠赚一笔。
他故作姿态,拿出一块看似普通的布料递给老者看,并故意压低嗓音说道:“这块布料可是上等货色,质地柔软,颜色鲜艳,最适合做寿衣了。”老者仔细端详后点头称是,表示愿意购买。
李二趁热打铁,开始漫天要价:“这块布料虽然普通,但却是我们店里的镇店之宝,价格自然不菲。你看看,这么好的东西,别人想买都买不到呢!”
老者听闻此话,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低声哀求道:“我家里实在困难,实在付不起那么高的价钱啊。”
李二却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说道:“唉,既然你如此诚恳,我也不能太狠心。这样吧,我就给你个优惠价,八两银子如何?”
老者一听,顿时面露喜色,连连点头答应。然而,就在老者掏出银两准备交易时,李二忽然又改变了主意,说:“哎呀,刚才我看错了,这布料其实是特级货,价值远不止这个数。现在至少得十五两银子才行。”
老者大惊失色,急忙解释说家中只有十两银子,无论如何也凑不够十五两。李二则摆出一副冷漠的表情,说道:“做生意讲究诚信,没有足够的银子就别浪费彼此的时间了。”
最终,老者只能含泪离开,空手而归。从此以后,人们便用“坐地起价”来形容那些利用位置优势或时机巧取豪夺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