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背景
火烧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作者萧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的全过程。文章语言优美生动,情感真挚饱满,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与热爱,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自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 背诵全文,积累优美的语句;
-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品读文本;
- 小组合作探究火烧云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
- 利用多媒体资源观看实际拍摄的火烧云视频资料。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怀;
-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火烧云的变化过程及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四、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但不限于课文录音、图片展示以及相关视频链接等辅助材料。此外还需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事先查阅有关火烧云的知识点,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日落时分天空被染成红色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然后引出课题《火烧云》。
(二)初读感知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问。之后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段落,检查整体阅读情况。
(三)精读感悟
1. 分析第一自然段,了解火烧云出现的时间——傍晚时分。
2. 细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探讨火烧云的颜色变化规律(如金黄→橙红→紫檀色等),感受色彩之美。
3. 阅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关注形状变化的过程(马、狗、狮子等),想象画面。
4.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强调火烧云转瞬即逝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妙景象?”鼓励他们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原因。另外还可以邀请美术老师指导绘画练习,将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六、作业布置
1. 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出理由。
2. 观察家乡附近的天空,在日记本上记录下一天之中不同时间段内云朵的变化情况。
3. 自选一个晴朗的日子,拍摄一组关于火烧云的照片,并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七、板书设计
火烧云
时间:傍晚
颜色:金黄→橙红→紫檀色
形状:马、狗、狮子
特点:美丽而短暂
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不过也有个别同学对于某些专业术语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今后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力度。另外,在今后的设计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互动环节,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发表意见,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