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最喜欢跟随奶奶去厨房帮忙。而最让我兴奋的事情之一,就是帮她一起烧柴火灶。那是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过程,也是我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每次走进厨房,奶奶已经把干柴和稻草准备好了。柴火灶的构造简单却实用,它由一个大铁锅架在砖砌的灶台上,旁边还有一个小洞用来塞柴火。奶奶总是笑着说:“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呢!”我点点头,心里充满了好奇。
开始烧火了。奶奶教我把稻草铺在灶膛底部,然后点燃它。刚开始的时候,火苗很小,需要不停地往里面添柴。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根干柴,轻轻放入灶膛里。这时,奶奶提醒我要注意风向,如果风太大,火会熄灭;如果风太小,火又不够旺。听从奶奶的指导,我逐渐掌握了技巧,看着火焰慢慢升腾起来,心中满是成就感。
随着火势渐强,铁锅里的水也逐渐沸腾。奶奶告诉我,烧柴火灶讲究的是耐心与细心。不仅要控制好火力,还要根据不同的菜肴调整时间。比如炖汤时,火不能太大,否则汤会溢出来;炒菜时,则要让火更猛烈一些,才能锁住食材的鲜味。
烧柴火灶的过程虽然繁琐,但其中的乐趣却难以言表。当饭菜飘出阵阵香气时,整个屋子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尤其是奶奶做的红烧肉,那浓郁的酱汁配上柴火烧出来的米饭,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虽然家家户户都已经用上了煤气灶或电饭煲,但我依然怀念那些烧柴火灶的日子。它不仅是一种烹饪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传统的坚守。每当想起那段时光,我的嘴角总会不自觉地上扬。
烧柴火灶,不仅仅是为了煮饭,更是一种体验生活的仪式感。或许有一天,我会再次尝试这种古老的方式,只为重温那份属于家乡的温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