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提升,中国财政部在2011年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其中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的处理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将结合新的会计准则要求,详细解析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及会计分录。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概念与范围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因雇员提供服务而应支付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福利。这不仅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货币性薪酬,还涵盖非货币性福利如住房补贴、交通补助以及社会保险费等。此外,辞退补偿金也被纳入该科目进行统一管理。
二、具体账务处理流程
1. 计提阶段
- 每月末,企业需按照当月实际发生的各项职工薪酬金额计提相应的费用,并确认负债。
- 借记相关成本费用账户(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2. 发放阶段
- 当月实际发放给员工的现金或转账至银行账户时:
- 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3. 代扣代缴部分
- 对于个人所得税、社保缴费等由单位代扣代缴的部分,在实际扣款时作如下记录:
- 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等科目。
4. 非货币性福利
- 若企业提供非货币性福利,则应按公允价值确认其成本并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增加“应付职工薪酬”余额。
5. 辞退福利
- 针对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员工的一次性补偿金,在决定辞退计划时即予以确认,并通过“管理费用”科目反映。
三、案例分析
假设某公司2023年6月份发生以下业务:
- 生产车间工人工资总额为50,000元;
- 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总额为20,000元;
- 社保缴纳比例为工资总额的10%;
- 所得税率为20%。
第一步:计提工资
借:生产成本 50,000
管理费用 2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70,000
第二步:计算并计提社保
借:生产成本 5,000
管理费用 2,000
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 7,000
第三步:代扣个税
假设扣除后实发工资为60,000元,则需代扣个税=60,000×20%=12,0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 12,000
贷: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12,000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步骤可完整体现企业在新会计准则框架下如何准确记录应付职工薪酬的相关交易事项。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广大财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准则规定。